2023年6月6日🧁,生物医学工程党支部王成、王殊轶🏌🏿♂️、周颖👩🦯➡️、张敏燕、李维琦等教师,联合医学信息研究所尹梓铭老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工党支部丁伟航老师以及学生代表前往位于浦东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之“心脏中心”进行交流🙋🏼♀️,学习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的医工结合创新创业精神,并进行思政教学方法、专业建设建议和科研合作开展等多方位研讨。
“心脏中心”的韩露研究员热情接待我们🥦,详实地介绍了丁文祥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富有激情的创新创业史👈🏿。1970年代以丁文祥教授为首的老一辈专家在我国率先创建了小儿心血管学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为国内最高👨🏼⚕️、国际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儿童先心病诊治中心。科学家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切以患儿为中心”的救死扶伤的医学精神让大家都心潮澎湃🖕🏻,备受鼓舞。
韩露作为优秀校友,介绍了医学科研工作如何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代表们树立专业目标👩🏻🔬🫀,发挥自身特长👞,积极投身到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专业中,学生们则被老专家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和触动👨🏽⚖️🔒,思想的碰撞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渗透到BME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思考。多才多艺的学生们还制作了一段精彩的视频记录下这次难忘的探索之旅。
老师们还从教书育人、科研合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更广泛的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3个小时的探讨收获满满而意犹未尽,期待这样的活动可以行成生物医学专业课体系的一种思想教育的特色,得以拓展开来,传承下去。
开创一个学科看起来好像挺容易🟫,但是前辈们是如何筚路蓝缕,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是挑战一个一个困难🧔🏿♀️,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才走到了现在。条件再差🧏♀️,也挡不住科学家们的脑洞🏡,尤其大家深入地参观了心血管历史陈列室之际,原先只存在于书本、文字和影像中的概念纷纷变身为真实的设备、形状功能各异的手术器械和一串串震撼的数据👨🏽✈️,从丁文祥教授和上海手术器械厂自行研发的小儿心胸外科专用的“丁氏器械“🧛🏻♀️,丁文祥教授与上海电表厂的工程师们合作,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小儿心肺机👐🏻,将医学、科研🤱🏻、工程技术三方完美地结合⚙️,在他们身上我们体会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丁教授一辈提出🚟:一切为了孩子🤐!让一个个不可能成为可能,拯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成全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是他们不断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孜孜以求🙅🏿♂️,前瞻布局🧑🏽🎓,奋勇向着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努力攀登。
图1 参观心血管历史成列室的校友专家介绍
图2 心脏中心校友专家与师生们讨论
图3 师生们与心脏中心校友在会议室合影
图4 全体师生和CHC中心专家大合影